一、股權轉讓違約金標準是多少?
如果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,里面的違約責任條款中一般會規定違約金。對于股權轉讓,法律上并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支付多少的違約金,只規定了普遍違約金的上限,不只包括股權轉讓的違約金,也包括其他方面的違約金。在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》第一百一十四條中明確了違約金的一個特征,也就是懲罰性,保證的是遭受違約的一方不遭受損失。具體實踐中,不管是什么合同,合同的違約金上限一般不高于受違約方實際損失的百分之三十。該條中同時規定如果違約金過高或過低,可以請求法院進行調整。
二、違約金的認定
股權轉讓的違約責任由雙方協商,違約金的數額也是雙方協商,但是發生糾紛時,法院可以對較高和較低的違約金進行調整,高于損失金額百分之三十的違約金算過高,同樣的低于損失金額百分之三十的違約金算低,雙方可以要求法院調整違約金。
如果存在合同違約的情況,違約的一方拒絕支付違約金,遭受損失的一方可以要求違約的一方按照約定承擔一定的違約責任,法律依據是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》第一百零七條。如果是股權的出讓方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后不想轉讓股份了,又或者是股權的受讓方簽訂協議后不想再支付款項,由于股權協議在簽訂起立刻生效,這樣的行為也是構成違約的,按照協議中違約條款進行相應的責任履行。
大多數的股權轉讓都是通過簽訂股權轉讓合同確定相關事項的,用以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,內容中會有諸如雙方情況、權利義務的確定、轉讓股權的比例、轉讓股權的價格、股東會決議和違約責任等條款。雖然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》第四十四條規定了合同在簽訂后立刻生效,但是要明確合同生效不代表股權轉讓就完成了,股權轉讓的完成需要前往工商部門完成公司股東的變更后才算完成。由于股權轉讓是物權的轉移,因而生效也是物權轉移成功后,也就是股東身份得到轉移后才算生效。
在司法實踐中,對于一方違反相關合同規定,而造成了對方的經濟財產損失的,對方可以根據合同上約定的違約金標準來要求對方進行賠償,特別是涉及到股權轉讓的相關情況,為了避免對公司的生產和運營產生不利影響,必須進行合法的認定和補償。